山西太原调查公司学术研究本是一种公共资源,应在学术公共领域生产和自由流通,供研究者汲取养分,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多研究并将其成果回馈学术共同体,形成良性循环。但商业数据库却让学术资源的公共属性有些“变味”。 从四月份北大停止与中国知网采购合作到网上各大高校与学术数据库的博弈可以看出商业化学术数据库逐年提价的行为由来已久,也广受诟病,国内一些大学图书馆甚至组成了价格谈判联盟,试图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阻止学术数据库服务商的涨价行为,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但是这些数据库为何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提价甚至成为垄断性的学术资源平台,并且高校在博弈中总是被妥协的乙方,面对采访都是不可说的拒绝状态。 云南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徐天茂说:“这里面不仅是价格因素,具体的原因比较敏感,不好多谈。”云南当地另一所高校原图书馆馆长则说:“价格只是一个表象,其实背后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中国知网的服务在内容,内容以及系统上在国内的数据库中确实是首屈一指的,知网的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如今,100%的“211”“985”高校都在使用知网资源。这是高校不断在博弈中妥协的一个原因。但不断的涨价的核心真的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么? 知网的上游期刊编辑,其实是非商业化的运作,中国学术界基本保持了一个允许作者自由传播已发表作品的氛围,作者向期刊编辑部社投稿,接受将信息网络传播权让渡给期刊编辑部的出版合同,随后期刊编辑部按照与数据库服务商的合同,一揽子将论文数字版权在合同期限内以排他或非排他的方式授权给后者。这是对学术数据库的重要补充。 但是按知网的“一口价”:知网收入普通学术论文并不支付稿酬;收入一篇博士论文,作者仅能得到400元的阅读卡和100元稿酬。而且,知网在其“版权声明”中宣称,“任何人包括付费读者均不得将本内容通过网络论坛、网络博客以及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二次信息网络传播。”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一旦发表并被收入知网,就会被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原作者不仅无法从中再获利,就连知识产权也事实上移手他人了。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知网的确一直被诟病。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也陆续收到很多会员和作者的投诉,称知网未经许可收录其文章且未支付报酬。目前统计已超过200人,涉及3万多篇文章。 此外,针对北京大学停用知网事件中,知网部门负责人给出的回复称, “我们很多资源都是独家的,还有很多高成本的外文资料,这个就导致了资源成本比较高。加上这几年人们的版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好的期刊资源价格也上涨了,加上公司的其他成本,我们的报价也就随之上涨”。 但在停用通知上,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CNKI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数据的收集、整理、发布都需要成本,知网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可以理解。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正常的运行费用外,知网还要收取连年涨价的高昂数据库订购费,而这些收入与论文原作者毫无关系。在这场以知识产权为背景的涨价潮里,商业公司利用种种手段(包括早期利用行政权力),对论文这一类数据进行大规模的采集,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垄断地位之后,就给商品化了的数据定下畸高的价格。 山西私家侦探,http://www.a1zt.com
|